当前位置: 首页 > 医疗版 > 疾病专题 > 神经外科 > 颅脑损伤
编号:13711068
72例颅脑损伤手术治疗的体会
http://www.100md.com 2013年11月15日 《中外医学研究》 201332
     【摘要】 目的:探讨颅脑损伤的最佳治疗方法。方法:回顾性分析2011年2月-2012年2月在笔者所在医院诊断为颅脑损伤接受手术治疗的7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。结果:在72例患者中,恢复良好40例,中度残疾16例,重度残疾10例,植物生存2例,死亡4例,病死率为5.6%。结论:颅脑损伤入院后应积极救治,前3周并发症发生率较高,3周后进入康复期,应针对病情寻找最佳方案积极救治。

    【关键词】 颅脑损伤; 手术治疗; 临床体会

    中图分类号 R651.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-6805(2013)32-0159-02

    颅脑损伤是神经外科的常见病,一般常见致病原因有交通安全事故、锐器伤害、钝器伤害等。患者入院时一般情况较重,致残率和病死率均较高。有些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早期常伴有意识障碍、呼吸循环衰竭等症状,常需早期建立静脉通道、机械通气等。现回顾性分析2011年2月-2012年2月在笔者所在医院接受治疗的72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,寻找最佳的急救方案,报道如下。

    1 资料与方法

    1.1 一般资料

    选取2011年2月-2012年2月在笔者所在医院接受治疗的颅脑损伤患者72例,其中男46例,女26例,年龄25~71岁,平均(42±2.1)岁。入院时GCS评分3~5分39例,6~8分33例;车祸伤10例,高空坠落伤12例,跌打伤31例,其他伤19例。其中合并休克者18例;合并四肢严重骨折者17例;合并腹外伤6例;合并胸外伤3例;无严重合并症者28例;35例患者双侧瞳孔等大等圆,对光反射灵敏;18例患者单侧瞳孔散大,对光反射消失;19例患者双侧瞳孔散大,对光反射消失。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行CT或MRI检查,其中颅盖骨损伤占9例,颅底骨折8例,硬膜外血肿13例,硬膜下血肿12例,复合血肿4例,脑挫裂伤17例,脑内血肿9例。

    1.2 治疗方法

    所有患者入院后行常规心电监护,密切观察患者呼吸、脉搏、血氧饱和度、血压、瞳孔等变化,急诊查血常规、血型、血生化、凝血系列等,预防酸碱失衡或者电解质紊乱,同时开放静脉输液通道降低颅内压,预防和治疗脑水肿,止血并积极预防肺部感染等支持对症处理。其中有18例患者行气管切开术,7例行单纯钻孔引流,47例行开颅血肿清除术,包括11例保留骨瓣和36例去骨瓣减压。有休克症状者入院后及时给予补液抗休克治疗,有脑水肿征象者同时应给予脱水、降颅压,并且在疾病早期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。如患者一般情况差,可以考虑尽早给予胃肠外营养;行气管切开者可以给予生理盐水加盐酸氨溴索雾化;如患者有炎症或感染可以用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;经CT检查后需要手术者应及时行开颅手术清除血肿,避免引起脑疝。一旦发生脑疝,要尽全力抢救患者,不强调限制水盐输入,可以静脉输注白蛋白,尽量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,从而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。

    1.3 疗效评判标准

    根据GOS预后评判标准:1级为死亡;2级为植物生存,指患者长期昏迷,呈去皮质或者去脑强直状态;3级为重度残疾,指患者生活不能自理,需要他人照顾者;4级为中度残疾,指患者正常学习和工作受影响,但生活可以自理;5级为恢复良好,指能够正常学习和工作。

    2 结果

    72例患者经积极抢救治疗,最终恢复良好40例,中度残疾16例,重度残疾10例,植物生存2例,死亡4例,病死率为5.6%。

    3 讨论

    颅脑外伤作为神经外科常见病,近年来其发病率呈逐年走高趋势,如醉酒车祸伤、意外交通事故伤。一般情况下,此类患者入院时病情通常较为严重,进展快,如原发性损伤有严重脑挫裂伤、严重脑干伤或急性并发症或者合并症;常见的继发性损伤有脑水肿、颅内水肿等,导致死亡率居高不下。包括中重型颅脑损伤、重型颅脑损伤、特重型颅脑损伤。患者入院后医生应该尽早详细询问病史,认真进行体格检查,准确判断伤情,避免做不必要的检查耽误患者病情。一般来讲,伤后1 h内是救治的最佳时间,直接决定了颅脑损伤患者是否能够取得满意疗效,提高患者生活质量,让其生活自理,减少后遗症的发生。

    本次研究的72例颅脑损伤的患者最终恢复良好40例,中度残疾16例,重度残疾10例,植物生存2例,死亡4例,病死率为5.6%,说明及时规范有效的急救治疗措施是非常重要的。除了注意患者颅脑损伤外,还应仔细观察患者呼吸、脉搏、血压等基本生命体征变化,心跳停止者要首先保持呼吸道通畅,然后进行人工呼吸、胸外按压,接着开放静脉通道,给予肾上腺素和阿托品治疗,补液维持机体有效循环血量,最后支持对症治疗;临床上遇到脑疝合并休克患者,应早期开放两条静脉通路,一条给予快速补液治疗,另一组给予脱水治疗,积极防治并发症的发生。必要时急诊行气管切开,气管切开时要严格注意无菌操作,并做好术后护理;如患者痰多,护士可以给予间断性吸痰,同时用盐酸氨溴索或者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治疗,化痰消炎,同时可以考虑早期应用广谱抗生素预防肺部感染。与此同时,患者入院后急诊常规包括查血型、血常规和凝血系列等为手术做准备。给予患者降颅压、脱水、止血治疗等,尽量在脑疝形成前进行手术,如脑疝已经形成,一般情况下幕上血肿>30 ml者、幕下血肿>10 ml者、中线结构移位明显者均应及时手术治疗。

    手术创伤可以引起机体应激反应,释放多种激素,如儿茶酚胺类、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、糖皮质激素等,导致机体处于高分解代谢状态。因此,要在患者应激反应早期,给予其合适的营养支持。如果患者一般情况较差,则应尽早给予胃肠外营养,改善其代谢紊乱状况,增强机体抵抗力,满足最基本的营养需求。

    手术中,应仔细地清除病灶及血肿,尽可能保留未破裂的血管;去骨瓣减压时一定要修补硬膜,去除骨瓣的大小应视情况而定,但骨瓣应靠近颅底。患者术后发热可实行亚低温冬眠疗法。如发生应激性溃疡,则需要停用激素,同时静点奥美拉唑治疗。血糖应激性升高可给予胰岛素适当降糖,必要时保肝治疗。患者术后恢复期可以给予高压氧、针灸、按摩、康复理疗等。

    总而言之,重型颅脑损伤一定要早诊断、早治疗。手术要做到一方面最大程度地清理创面、彻底止血,另一方面要注意保护患者脑功能,提高其生活质量。术后前3周是各种手术并发症发生的高峰时间,医师要有预见性地采取各种措施防止各类并发症的发生。同时,术后康复期的治疗要注意防止因卧床引起的常见病的发生。

    参考文献

    [1]续继军,李永涛,赵守华,等.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院前急救[J].中华急诊医学杂志,2004,13(3):207.

    [2]霍家聪,龙怡,李洪义,等.12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治疗体会[J].医学与哲学,2010,31(10):28-29.

    (收稿日期:2013-07-22) (编辑:何玉勤), http://www.100md.com(樊应平)


    参见:首页 > 医疗版 > 疾病专题 > 神经外科 > 颅脑损伤